近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选帅工作引发广泛关注,共有51名中外教练参与竞聘,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然而,在这场备受瞩目的选拔背后,一个巨大的隐患已然浮现,那便是对过往成功经验的忽视,尤其是曾带领国足历史性闯入世界杯的功勋教练米卢蒂诺维奇的宝贵经验,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本次选帅范围广泛,人选众多,显示出足协希望广纳贤才的决心。但数量上的繁荣并不能掩盖选帅标准的模糊与摇摆。究竟是选择熟悉中国足球的本土教练,还是青睐具备先进理念的外籍教头?是着眼于冲击下一届世界杯的长期规划,还是优先考虑亚洲杯等短期成绩?这些关键问题至今未有清晰答案,导致选帅工作看似热闹,实则方向不明。
更令人担忧的是,曾在国足历史上写下最辉煌一页的米卢,其“快乐足球”理念和因人制宜的战术调整能力,尤其是他成功处理球队心理压力、将队伍凝聚成型的经验,在当前的讨论中被严重边缘化。米卢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深刻理解中国球员的特点以及大赛前心理调控的重要性,这些恰恰是近年来屡次在关键战役中崩盘的国足最缺乏的。忽视这笔宝贵的财富,无异于在黑暗中摸索,可能重蹈覆辙。
回顾米卢时期的国足,队伍氛围融洽,球员能够发挥出自身特点。反观近年,无论本土还是外籍教练,往往陷入要么过度强调精神意志,要么生硬照搬战术打法的误区,未能将先进理念与中国足球的实际有效结合。此次选帅若不能认真汲取历史经验,特别是米卢时期那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仅凭一腔热情或对所谓“国际潮流”的盲目追随,恐难真正解决国足的深层次问题。
综上所述,国足选帅已步入关键阶段。面对51人的庞大候选名单,决策者更需保持清醒头脑,明确选帅标准,尤其应当珍视并借鉴米卢等成功前辈的经验。只有找到一位真正懂中国足球、又能带来先进理念,并善于激发团队力量的教练,国足方能找到正确的方向,避免再次陷入换帅频繁却难见成效的怪圈。否则,这次轰轰烈烈的选帅,可能只是又一次劳而无功的折腾。